2022回望:CMF百份研究成果深剖宏观经济18项重大议题
本文字数:8846字
阅读时间:23分钟
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紧密跟踪宏观经济动态,召开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对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展开深度研究,共发布18期《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同时邀请来自政府、智库及企业界的近百位领袖经济学家展开联合研究,发布研究成果84份,受到学界、决策层及公众广泛关注。
受邀嘉宾,嘉宾排序不分先后
2022
3月
“
疫情下,我国就业形势与就业模式有何变化?
随着人口结构转变,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我国呈现出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和就业总量减少的趋势,并且供给侧改革序幕的拉开也使得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就短期而言,一方面中美贸易战造成劳动力市场就业损失,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带来了极大冲击。
本期CMF热点会就“新冠疫情下的就业形势”、“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特征与发展状况”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四个结论:一是新冠疫情在短期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二是互联网降低了劳动市场搜寻成本,提高个体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增加社会经济活动总量;三是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新就业模式在疫情下对促进就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四是新就业模式下服务业相关工作占比最高。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中小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当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仍要持续加码》(刘元春)
《需正视劳动力市场存量调整、需求收缩、供求结构失衡三重压力》(毛振华)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监管政策法治化更利长远》(卢锋)
《就业目标可实现,但任重道远》(赖德胜)
《保障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是稳定市场预期》(伍戈)
“
俄乌冲突爆发,能源供给及金融遭冲击,中国如何应对?
2022年2月24日,俄军开始对乌军东部部队和其他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机场进行炮击,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被摧毁,俄乌冲突开始。随着双方冲突加剧,西方国家相继对俄罗斯采取制裁。双方和平进程前景尚未明确,由于本次冲突和相关制裁给世界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供应链等带来的冲击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本期CMF热点会专题报告首先对俄乌冲突的历史背景、最新进展以及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此次冲突背后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并且距离结束尚需时日。由于俄乌两国在部分产品上占据世界出口市场主导地位的影响,全球可能会面临由能源缺口的扩大所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我国既要对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输入型通货膨胀做好准备,又要加快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超越“情绪性判断”,用战争经济学分析框架研判俄罗斯经济变化走势》(刘元春)
《俄乌冲突下的俄罗斯主权债务风险与中国应对》(闫衍)
《俄乌局势影响全球与中国经济的“六大渠道”、“五大方面”和“三大前景”》(任泽平)
《妥善处理大国关系,避免阵营化和“新冷战”》(丁晓星)
《从香港视野看美元体系下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洪灏)
2022
4月
“
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倒计时精神
4月15日,求是网刊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系统回答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无论是资本主义世界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都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我国不仅建立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社会救助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并走向了一体化。需要认识到构建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感,我们期望到“十六五”时能够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让其成为一个成熟的制度安排,这需要有倒计时的精神。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创新工具,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的经济减震器作用》(刘元春)
《完善社保体系既要“科学做蛋糕”也要“合理分蛋糕”》(毛振华)
《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汪泓)
《对养老保险改革的评价和建议》(郑秉文)
《深化社会保障改革,适应共同富裕进程》(何文炯)
“
践行大食物观,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战略拓展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要践行大食物观,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的战略拓展。做好国内粮食综合生产体系、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在新发展阶段,既要坚持粮食安全的底线,也要实现食物安全的目标,全面增强包括粮食在内的食物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补资源、科技和经营主体行为三大短板》(张红宇)
《我国粮食安全受国际影响有限,但需警惕国际价格传导和供应链风险》(金文成)
《在两个统筹中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叶兴庆)
《粮食供应中的三大短板和扬长避短的基本思路》(周应恒)
2022
5月
“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是要做到“政府-市场”职能归位
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引起各界关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进一步保持市场分工网络的畅通,推动我国经济复苏。从长远看,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以及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仍存在进入退出不通畅、主体地位有层级、标准规则有差异等一系列的壁垒。要认识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是做到“政府-市场”职能归位,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让“有形之手”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公共服务”。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为》(毛振华)
《破除新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史晋川)
《建设统一大市场首先要协调好政府内部关系》(王青)
《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堵点随历史阶段变化,手段须与时俱进》(白明)
《建设统一大市场根本阻碍在观念,关键应完善市场机制》(陆铭)
“
西方对俄制裁产生溢出效应,我国如何应对?
5月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参与制裁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油、气、煤、木材、水泥、海鲜、酒等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并且限制了自身企业对俄罗斯的出口,试图通过贸易、投资、交通和信息方面的限制,切断俄罗斯与外部经济的联系。
各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俄罗斯出现银行挤兑、股市下跌、卢布贬值等情况,而这一系列制裁的实质影响造成俄罗斯投融资困难与国际支付结算困难。这不仅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溢出影响:
一是影响了全球通货膨胀预期的走势,二是通过产业链将这次冲突的负面影响传导至全球,三是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的主权债务风险,四是这场冲突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于我国而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做好实体经济外部依赖性的风险管理。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5000字长文再议俄乌冲突下对俄的金融制裁和反制裁》(余永定)
《警惕欧美对俄制裁对中国金融安全的潜在影响》(毛振华)
《俄乌冲突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实体经济渠道》(彭文生)
《对俄制裁会否导致全球化终结?》(黄益平)
《全球金融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政府企业等主体须积极应对》(张晓燕)
“
要利用好我国仍存的3.8万亿宝贵财政政策空间
2022年是我国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15年,但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叠加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使得各界对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担忧不断增加。
通过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他财政空间的匡算,我国仍存在3.8万亿的财政政策空间。要利用好宝贵的财政空间,从短期看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从长期看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并做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的有机协调。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建议继续加大积极财政力度,可择机发行特别国债》(毛振华)
《财政空间不只是收支空间,还包括政策与改革空间》(冯俏彬)
《稳增长背景下地方债、基建投资等财政政策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许云霄)
《消费券发放应以地方财政为主,控制规模防通胀》(李超)
2022
6月
“
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落入景气线以下,政府应扎实政策协调提信心
5月24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公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从财政、投资、能源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33项措施中,包括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等支持政策。
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进入2022年后逐渐落到景气线以下,尤其是四、五月份大幅度低于景气线,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并且小微企业仍面临疫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对称复苏导致的出口转移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造成的负面影响等四大挑战。面对诸多挑战与自身存在的不足,政府层面要在财政层面加力扩面并做好政策协调,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供应链金融模式完善,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并提升企业信心。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政策救助中小企业要增项、增量、增力度》(毛振华)
《中小微企业将逐步进入企稳回升新阶段,扩大需求应促进充分和高质量就业》(许召元)
《恢复市场主体信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朱玉)
《提升总需求是帮扶小微企业的出发点》(温彬)
“
加强周边能源合作,立足国内加快能源储备体系建设与能源转型升级
受俄乌冲突持续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出现波动。地缘政治博弈通过多种方式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进行了数轮制裁,但受到欧盟或者全球缺少对俄罗斯能源替代供应的影响,这些制裁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打击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并且能源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欧洲生产、生活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本次能源价格波动启示我国要加强周边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更重要的是立足国内,加快建设能源储备体系与能源转型升级。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全球变局加速演进下需高度重视我国能源安全》(毛振华)
《打好应对能源价格上涨的综合战》(周大地)
《中国新能源必须加速,能源安全应提升至新高度》(林伯强)
《高能源价格状态短期内不会结束,根本出路在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交通电动化》(邹骥)
《地缘政治放大短期油价溢价,供需基本面决定未来2-3年油价走势》(王震)
2022
7月
“
美“印太经济框架”启动,我国应如何应对?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宣布启动一项新的亚太经济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框架基于美国的“印太战略”,服务于美国的根本利益。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传统对华战略的新外衣,与中国和东盟等国家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规模、经济结构方面针锋相对,是美国在多重困境、多重目标下的政治行为。这一协议整合了亚太经济与安全要素,其在短期内形式大于实质,但长期来看不容轻视。中国应快速行动、及时应对,瞄准关键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另外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针对限制措施,要有的放矢地突破产业链、盟友圈的双重封锁。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印太经济框架”难以对中国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中国首先应做好自己的事》(刘元春)
《“印太经济框架”的背景、内容和前景》(毛振华)
《印太经济框架与美国政治博弈》(高瑞东)
《“印太经济框架”短期内对中国影响较小,中国应积极推动全球化》(邓希炜)
《从东南亚的角度解析“印太经济框架”》(胡逸山)
2022
9月
“
美国加息扰动全球金融市场,我国如何应对挑战?
自2022年1月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以来,美联储升息的速度和频率大幅上升。9月13日美国8月通胀率达到8.3%,市场判断后续美联储应该会采取加息政策,加息幅度可能为75个基点或100个基点。
新冠疫情的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深层次的变化,叠加俄乌冲突等突发因素使得世界面临通货膨胀叠加经济低迷的巨大挑战。尤其是美国面临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2020年的通胀水平更是接近80年代的峰值。这也进一步扰动了全球金融市场,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主体都造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国要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要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使我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美国联邦基金利息率的决定、传递机制和美联储升息对中国的影响》(余永定)
《分析美国加息影响需关注近年来美国经济结构与金融市场的调整变化》(刘元春)
《美元加息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先兆,高度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金融本币化进程》(曹远征)
《人民币汇率纠偏如期而至,无需过度恐慌》(管涛)
“
香港仍是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内地的重要窗口
自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以来,香港不断融入祖国发展大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中美博弈、修例风波以及疫情三重叠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历了长时期繁荣的“东方之珠”需要做好定位,重新出发。
本期CMF热点会专题报告对香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梳理,并指出香港的发展历程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虽然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以往支撑香港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等优势有所弱化,但仍要看到香港作为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内地的重要窗口、中国着力推动外循环的重要支撑点的优势。做好香港再定位的核心是要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进一步认识,要坚持底线思维。除了坚持落实“一国两制”这一香港发展最根本、最核心的优势,还要进一步发挥香港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将香港打造成未来国际金融引领者和国际风险定价者》(刘元春)
《香港经济新定位,优先“国家所需”,善用“香港所长”》(曹二宝)
《短期地位难以取代,定位坚持双轮驱动》(陶冬)
《预期香港明年GDP增速4%左右,风险与机遇并存》(乔虹)
2022
10月
“
完善就业监测体系,切实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编制的CIER指数显示,2022年7-9月,我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月度数据分别为1.50、1.59、1.63,虽然这一指数有所上升,但总体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市场需求不足与就业结构矛盾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仍然值得关注。
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就业景气指数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下滑明显,并且就业质量下降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总体需求不足的问题。此外我国就业市场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青年群体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未来我国应构建收入增长机制,增加消费需求,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并且要完善就业监测体系,制定更为精准的就业促进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政策评估,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保民生的关键是稳就业》(杨瑞龙)
《就业问题事关重大,政策需关注多方面平衡》(毛振华)
《要实现青年就业形势实质性好转需进一步改进完善政策环境》(卢锋)
《中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亟待从需求端发力解决》(丁安华)
《改善青年失业率需要做好教育和就业的匹配》(李超)
“
人民币汇率承压,建议适时考虑设立汇率贬值容忍度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创造了2005年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最低点。2022年9月,中美政策性利差为0.525,中美政策性利差缩小至中国放弃盯住美元汇率以来的最低程度。如果后续美联储继续加息,中美政策性利差将出现倒挂。
首先,中美货币政策存在显著错位,其次,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弱化了欧洲的工业基础,欧元走弱也成为美元走强的重要原因。最后其他经济主体加息预期不及美国也推动了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总体看来,人民币在疫情以来呈现出相对稳健、市场化和弹性增强的特点。但如果结构性因素不能对周期性因素冲击保持对冲能力,人民币汇率会有一定承压。对于汇率贬值容忍度的设立,还是需要考虑的。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稳定汇率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国经济政策布局上的系统性思考》(刘元春)
《近期汇率下跌需全面慎重考虑》(王永利)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分析及前瞻》(管涛)
《汇率新特征解读——让市场供求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张斌)
《强美元与强人民币的成因与前景展望》(徐高)
2022
11月
“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市场、政府-社会的关系入手
进入11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叠加疫情冲击,使得部分地区地方财政面临较大困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财政问题提出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转移支付体系”三个关键词,均关系到地方财政体制和地方财政运行问题。
2016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状况整体出现下滑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疫情防控支出不断增加,叠加土地收入减少以及减税降费等因素都使得地方财政面临较大压力。从长远看,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改革的方向则应该是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与分类转移支付。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财政体制改革要统筹考虑财政收支、政府部门债务》(毛振华)
《统筹考虑财政体制改革问题》(郑涌)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地方财政自理能力》(樊勇)
《当前地方财政风险及改革方向》(罗志恒)
“
2022消费增速大致呈“类V型”曲线,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为消费疲弱主因
受俄乌冲突、高温高旱、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速出现快速下滑。虽然4月份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复苏,但10月份这一数据的名义和实际增速双双转负,并且这种下跌趋势并未出现停止的迹象。
今年年内消费增速大致呈现先降后升的“类V型”曲线。但二季度以来的回升基础并不十分稳固,消费的疲弱也导致其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都有所下降。居民收入增长的放缓是导致消费疲弱的主要原因,并且高接触类消费、地产消费受影响较为明显。下一步政策中,第一要务无疑是提高防疫政策精准性,畅通经济循环。此外要用好、用足财政和货币政策。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精准科学构建一揽子消费刺激方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刘元春)
《发放消费券是提升短期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毛振华)
《当前消费的发展形势、亮点与建议》(沈建光)
《稳消费的政策观念转变仍道阻且长》(滕泰)
《促进消费需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关利欣)
2022
12月
“
弘扬企业家精神,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更有助于完善产业链,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情感激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还是创业和创新,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数字经济发展时代,给企业家精神提出了新要求,也给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新土壤。要布局数字化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激励、引导企业家,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弘扬企业家精神》(杨瑞龙)
《关注企业家“躺平”,辩证看待企业家移民》(毛振华)
《弘扬企业家精神,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张佑君)
《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前提和四个维度》(张文魁)
《坚持契约精神的市场化改革,培育与时俱进的企业家》(许斌)
“
为什么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三十年是中国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而未来五年是中国在未来三十年期间能否将经济潜在增速水平维持在较高合理水平、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速水平目标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又在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我国经济增速水平能否维持在较高合理水平,也是我国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推动高端制造业突破的关键时期。除此之外,也是我国能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维护我国最为基础的发展安全权的重要节点。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保持合理增速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王一鸣)
《把握好未来五年,突破渐进式改革的瓶颈期,集众智进行真改革》(刘元春)
《应对周期调整、转换增长动力,力争较高经济增速》(毛振华)
《以产品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苏剑)
《优化产业政策,推动落实经济工作会精神》(董煜)
CMF将于近期对2022年全球及国内重大经济、金融议题进行连载回顾,欢迎关注!
延伸阅读
2022回望:CMF研究团队近40万字深度报告聚焦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及重大议题
陈彦斌等: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23
刘元春:中国的宏观政策空间会成为全球协调中谈判的一个重要砝码